1.风口之下
近段时间,“元宇宙”这个词火了。今年也被称为元宇宙元年,全球科技巨头像Facebook、谷歌、腾讯等等,都开始在各类赛道布局元宇宙相关产业,更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将发展目光投向这一个新概念。你可以在各种网络媒体社交平台中都能看到各种行业以及它们的产品恨不得跟这仨字绑一块。

上市公司积极入局,元宇宙概念股一段时间内表现持续强势,11月4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元宇宙概念板块涨5.04%,29只个股中仅3只个股下跌。
当然也有人认为,“元宇宙”概念突然火起来,就是一场资本炒作,圈钱割韭菜测试版1.0。

2.元宇宙定义
元宇宙概念起源于科幻小说,指在现实世界里有一个平行的虚拟世界,是一种通过各种高科技设备让你能够真实体验现实世界感知反馈的虚拟世界。在《头号玩家》《西部世界》《赛博朋克2077》《原神》之中都有这个概念的影子。

无论相关人士和企业将相关概念的故事讲得多么天花乱坠,真正能够承受元宇宙标签的产品都迟迟没有踪影。截至目前,“元宇宙”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确切定义,人们对它的描述,还处在“比拼想象力”的阶段。
不过,人们广泛认为元宇宙有八大标签,分别是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身份感。身份感决定了你是谁。通过交朋友、在元宇宙世界积累更多财富、充分沉浸的虚拟空间,都可以建立起身份感。

这样一来,元宇宙听起来好像离我们很遥远,但其实现在我们已经半只脚踏在里面了。我们在游戏里交朋友,在微信里发红包,其实都可以算做一种元宇宙体验。
3.元宇宙实现
美国社交媒体脸书(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提出的“元宇宙”,打算让真人置身网络。他在演讲视频里说:“大多数公司关注人如何与技术连接,而我们关注建立技术,使人们得以相互连接。你将能够与朋友一起玩耍、工作、游戏、学习,购物,创造等等。这不一定是要花更多时间在网上——而是让人在网上花的时间更有意义。下个阶段的平台和媒体,会让人更有身临其境之感,你将不仅仅是从旁观看,而是置身‘实体互联网’之中。这就是‘元宇宙’。”他举例,“当我把小孩的视频发给我父母时,他们会觉得自己就像和我们在一起一样,而不是只通过一个小小的屏幕观看;当你和朋友玩游戏时,你会觉得跟他们同处同一世界,而不是独自面对电脑。”

当然,元宇宙要真正从梦想走向现实,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部分专业人士人认为,“元宇宙六大支撑技术”,这六项技术分别是:区块链、物联网、网络及运算、人工智能、电子游戏技术、交互技术(包括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

鉴于未来元宇宙产业巨大的想象空间,各路资金必然会围绕着元宇宙从多个角度充分挖掘市场机会,比如元宇宙概念衍生出“消费电子”“电子元件”、“VR/AR技术”等分支。从现实意义来看,元宇宙要想真正意义生产出元宇宙标签的产品,就少不了对电子元器件开发研制,而大多数技术还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去发展,建议对元宇宙概念保持谨慎。

沉浸式体验是元宇宙的基本特征之一,VR/AR设备是支持沉浸式体验的必要硬件,因此元宇宙的发展需要VR/AR硬件的支持。未来VR/AR的应用领域不会局限在某一领域,而是广泛用于游戏、社交、办公、媒体等多种场景。
目前看元宇宙概念有可能在VR、游戏等市场中率先发展和应用,可以重点从这两个行业中寻找关联度高和成长潜力大的公司。另外,元宇宙理念对软件、硬件、通信等行业的技术创新发展会有要求,这几个行业中一些具有前瞻的技术储备和产业布局的公司也是值得发掘和关注的。

传统的消费电子精密零组件厂商都在转型,元宇宙也是重要方向之一。元宇宙是一系列技术的“连点成线”,能够带来超越想象的潜力,驱动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终极的元宇宙将包含:互联网、物联网、AR/VR、3D图形渲染、AI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云计算等技术。
我们判断,终极元宇宙尚需极大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可能要到20-30年甚至更久之后才有可能实现。